2006年7月23日星期日

《无极》 《疯狂的石头》

《鸟笼山剿匪记》已经证明了胡戈的局限性,他在有些方面是稚嫩和业余的,他毕
竟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在那个伟大的晚上,他拿着从电影院买来的枪版《无
极》DVD,怀着对那位美国导演的蔑视和愤恨,他灵光一现,产生了对无极改编的灵
感。这个一瞬的灵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这也是为什么胡戈之后的作
品再也达不到《馒头》那样的水平。恶搞也是有水准的,能被人们记住的都是那种经
典的既搞笑又搞笑的有理的作品。
《馒头》就是这样一部隽永的作品,它是对以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的功利的
讽刺,同时还是对一些社会权威的讥笑。
我永远记得“满神”啫哩水的广告,记得无欢和光明的“rap”,记得昆仑和鬼狼暧昧
的追逐和拥抱,这些都是经典的戏谑,它令陈凯歌恼羞成怒,它揭穿了陈的故弄玄
虚,它用更为合理的模式解释了陈试图“艺术哲理”化的差劲的情节;胡戈通过他对电
影《无极》的理解和阐释告诉我们现在的陈的确已经老了,已经没有《霸王别姬》时
的风华正茂了。陈已自视为权威,看不起观众听不得批评了,他花费巨资拍出的电影
广受诟病,画面卡通化,人物对白生硬,甚至口音也生硬。而最受批评的就是故事情
节,被人们认为用胡戈的《馒头》解释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更为合理,这注定是陈的
悲哀,因为作为一个导演,首先要会讲一个故事,在这部影片中,陈主观编纂的故事
太离谱了。也许象他的枪手们说的那样,无极的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理解,是人民大众
太没有品位了,但是我觉得,无极可能真的很深刻,陈的思维真的超越了这个时代人
们的理解力,但是电影中那些致命的错误,比如外籍演员的生硬中文对白,这是在哪
个时代都不会被接受的,无极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被写入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教科书
中作反面例子告诉人们应该避免什么。所以说它不会作为什么经典留在世上。一部
《卧虎藏龙》刺激中国的两个第五代导演都放弃了讲好故事的追求而去追求什么优美
震撼的画面,放弃了生活化的现实对白而选择抽象西化的朦胧诗性的语言,这就使我
们一次次的在影院被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的白痴对话逗笑。中国的导演都
在讲哲理讲人生,却讲不好一个故事。冯小刚,那个自诩为中国第一个商业导演的
人,在前几部作品中靠着情景喜剧相声小品似的情节和包袱把我们逗乐,但高票房掩
饰不了他电影结构零散的硬伤,他的电影更像小品大串烧。在《天下无贼》中,我们
看到,他还是没有很好的把一个故事讲圆满,他反而想通过那样的虚无缥缈故事让我
们感动或者教育我们,他似乎想寓深意于电影却功力不够。现在,冯和张意识到情节
的重要,他们在新作中移植经典戏剧的故事梗概,这种尝试和自救能否成功我拭目以
待。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很好的娱乐片,一部很好的搞笑片,一部在内容情节意义上
真正商业化的的商业片,它的评价最高也只限于此,再高就不合理了,但是这在中国
来说评价已经很高了。导演宁浩很好的讲了一个故事,没有前后矛盾,没有让观众因
为藐视而笑场。作为娱乐片它具备了一切应有的因素,它是在纯娱乐,没有冯氏小品
剧的生硬的说教,它完全为了娱乐观众,这对于一个商业片来说就足够了。毕竟爱好
和平拾金不昧说话算数这样的道理和故事我在新闻联播听就可以了,不需要买票坐影
院里接受这样的教育。我感觉《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很年轻,导演很年轻,我记得
上次有这种感觉是看了《独自等待》后,《疯狂的石头》通过年轻人的幽默逗笑了
我,《独自等待》通过年轻人的故事感染了我,它们让我越发觉得陈张冯太老了。

没有评论: